對於這句話,很多人不理解,在古代中國,男人成年之後都會蓄鬚,只有極少數人不留鬍鬚(例如太監)。
而且儒家思想告誡世人:「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。 ”
在古代,鬍子是美男子的標配,《漢書》中描寫劉邦的容貌寫道:“高祖為人,隆准而龍顏,美須髯。 ”
很顯然,古代人在成年之後就會蓄鬚,那這句「父在不留須」的俗語,是從何而來的呢?
這還要從辛亥革命說起,1911年,革命黨人在武漢發動起義,迫使清朝皇帝退位,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。
为了改变国人封建落后的思想,革命党废除了儒家中很多糟粕思想,比如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。”鼓励男子割辫、剃须。
后来还形成了一种风俗,父母都在世,不留须,父亲去世,留上唇胡须,母亲去世,留下巴胡须,双亲都故去,才会上下一起蓄须。
现在能够看到鲁迅先生的照片,几乎都留有上唇胡须,这就是他为了纪念去世的父亲而留的。
不过到了现代社会,人们的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那些皮肤白净的人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,很多男人早已不再蓄须。
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,从来都是无私的,润物无声的,他们不会真正在乎子女为不为自己过寿,蓄不蓄须。
古代有二十四孝,有孝子割肉奉母,现代的年轻人也应该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将孝道继续发扬光大,经常回家看看父母。
为人子女,一定要懂得尊老、爱老、敬老,这不仅是华夏上下五千年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,更是为人的根基。
留言列表